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13

第1次你發高燒媽媽大膽地沒用藥給你退燒

1起病戰:發高燒

2011/07/31 00:05

你突然發燒了


726,週二夜晚媽媽上床睡覺前,發現你呼吸有點急促,身體也熱熱的,好像發燒了.剛好你也醒了起來,媽媽給你喝了好些水再讓你睡.而爸爸隔天清晨給你量溫度,已經38度了.


你起床後第一件事,媽媽給你猛灌水.然後給你泡溫水澡.給你稀飯,可是你沒什麼胃口.只喝些稀飯水.後來給你喝鮮橙汁加水,你倒喝得很開心.反反 覆覆發高燒、退燒,再發高燒好幾回.這次媽媽決定堅持不給你吃藥,用最古老的方法(物理方法):冰敷/冰枕,溫水擦拭,溫水布做刮痧法幫你散熱.


參考資料說,溫水擦拭:從頸部開始,從上往下擦,腋下,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稍微用力擦拭.注意寶寶胸口,腹部,腳底不要擦,以免引 起不良反應.溫水洗澡:多洗澡,水溫27-37.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,否則容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,增加耗氧,容易導致缺血缺氧,加重病情.熱水泡 :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不適,也能幫助降溫.泡腳時,媽媽撫摸/搓寶寶的小腳丫,幫助血管擴張,減輕不適感.冰袋冷敷:頭頂,前額,頸部,腋下,腹股溝等 .反覆冰敷.


堅持不用藥!媽媽相信你可以熬過去~

最高度:攝氏38.5

高燒至畏寒,就給你套襪子.給你補充水分,溫水擦拭給你退熱.終於,...你在傍晚時分,退燒了.

晚餐時,還是給你稀飯,你開始餓囉!但是媽媽還是分餐(晚飯分成幾次給你用),少吃多餐.


~

這次是媽媽第1次很努力很努力跟你一起抗""戰成功!!!

媽媽用自然療法(natural therapy)退燒計,總算順利完成.



Reference:


爸媽別驚慌!寶寶發燒,如何適當退燒
嬰幼兒因為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體溫控制的能力較差,容易急速體溫上升或溫度偏低,常常令家長驚慌失措。明白發燒的原理,就能掌握時機,做出正確的處置,也可以釐清一般常見的退燒迷思。

發燒是兒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也是父母最焦慮的問題。台灣就醫很方便,常見到父母憂心幼兒的發燒,在醫院的急診、門診和診所之間重覆就診,藥未吃完又一直看醫生。

◎身體發燒的過程
正常情況下,身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,平均37c,面對體內及外界變動的環境,一般在人的體溫並非一成不變的;正常的體溫範圍約在36.1 c38c之間,但是早晚體溫會有些輕微的變化,通常早晨體溫較低,傍晚時體溫最高。發燒的定義是以肛溫超過38c為標準。

人是恆溫的動物,因此在我們腦部下視丘,有一個所謂的「體溫調節中樞」人體的各種生理反應,會隨著體溫設定點(定位點)的調整而維持恆定的體溫。可 以把它想像成房間空調的恆溫裝置,當我們把房間的溫度設定在37c,室溫偏低時,暖氣就會放送,室溫偏高時,就會開始吹冷風。而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,就 是把身體溫度定在37c左右。但一旦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入侵身體,會引發身上的「發炎反應」,而誘發一系列的免疫反應,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設定點會被調 高,就像是空調溫度設定從37c 調高到39c。因為暖氣開始放送,身體產熱增加就發燒了,體溫從原本的37c加溫到39c

為什麼我們人體在對抗感染的時候,要把體溫往上調升呢?身體的溫度上升,可以增加免疫力與抵抗力,提升對抗外來病毒、病菌的能力。因此,輕微的發 燒,不需要急著退燒。如果體溫高,造成寶寶身體的不舒服,才需要退燒。看醫生最重要的是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,對症下藥,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檢查,而不是單 純的找醫生為發燒這個症狀,進行退燒的處理而已。

◎適當的退燒方法

退燒的方法可以分為物理性退燒法(包括冰枕、溫水拭浴或洗溫水澡、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等)與化學性退燒法(包括口服退燒藥、肛門退燒塞劑等)兩種。

冰枕等物理性退燒法,違背腦部體溫的設定點的設定,而讓熱量流失,就好比把房間空調的恆溫裝置已調高,卻一面開窗讓冷風吹進來、暖氣排出去,不但讓 病人有寒冷不舒服的感覺,也會增加空調為維持恆溫無謂的能量消耗。所以發炎性疾病的發燒,不應使用冰枕等物理性退燒法,雖然能加速散熱,但並不會矯正發炎 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設定點的異常上升現象。退燒的關鍵對象在腦的深部,不在表淺的皮膚,重點是要降低腦部體溫設定點,如吃退燒藥退燒或病程已改善,把體溫 設定點的溫度調降下來。

從正常體溫向上升到體溫設定點的新設定溫度過程,稱為「體溫上升期」。在體溫上升期使用冰枕或洗溫水澡,溫水拭浴,局部散熱只會增加負擔,干擾體溫 調控的運作,重點是要把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調整回來,所以發燒的寶寶如果需要退燒,應吃退燒藥。物理性退燒的洗溫水澡,溫水拭浴雖能暫時退燒,如體溫中 樞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仍高,一陣退燒過後,可能再燒起來,增加身體的負擔。

使用溫水拭浴(擦澡)或洗溫水澡的方式來退燒散熱當中,寶寶有不舒服,臉色蒼白,畏冷寒顫的現象,應立即停止擦澡和洗澡,趕快將寶寶擦乾保暖,因為身體正在產熱,體溫正要上升中,應保暖,加強散熱反而會讓寶寶更不舒服。

對於代謝疾病、慢性貧血等患者,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,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。心肺功能差的幼兒,還可能因為心臟負荷過大,產生嚴重的併發症,這類的病人發燒時,使用冰枕等物理性退燒的危險性更高。

治療發燒的寶寶,如果決定要降低寶寶的體溫,直接使用退燒藥,不但退燒效果好,而且方便使用,並不建議常規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;只有在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不好的時候,才考慮合併使用物理性退燒法。

如果對退燒藥物會過敏,只好使用物理性退燒來退燒。年齡很小的嬰兒,也以寬鬆衣服通風的物理性退燒優先使用。衣服穿太多、中暑等體溫過高的情形,腦部體溫設定點正常,而只是產熱與散熱失調,此時才適宜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。

物理性退燒的退燒效果雖比退燒藥差;但是嬰幼童的體表面積較大特別是年齡小於1歲的嬰幼兒)所以退燒效果比大小孩和大人有效,可配合退燒藥使用。有 些家長不想讓寶寶使用退燒藥,只想單用溫水拭浴(擦澡)或洗溫水澡來退燒,花時間而且降溫的效果也不持久,如果體溫仍高,還是應該使用退燒藥來減輕寶寶發 燒的不舒服。

使用物理性退燒法的前30分鐘,一定要先給予退燒藥(退燒藥要30分鐘以上才會發揮藥效),降低腦部體溫設定點的設定溫度,如果腦部體溫設定點的設 定溫度沒有降低,縱然物理性退燒法能產生短暫的退燒效栗;一旦停用物理性退燒法,體溫還是會再度經由顫抖產熱而上升到原先的高溫,如此,寶寶將遭受更多次 的顫抖,身體會感覺更不舒服。

過去曾經被使用的酒精擦澡,雖然感覺上冰冰涼涼的,但酒精快速揮發散熱會引起表層血管急速厲害的收縮,反而不利散熱。而且酒精如果不小心讓小孩吸 入,會有中毒的可能,所以不應使用於退燒。發燒蓋棉被,悶出一身汗,只要體溫設定點設定的溫度沒有改變,即使勉強出汗,也不能回到正常的溫度,而且幼兒無 法忍受悶熱,可能讓體溫升得更高,大量的流汗也容易引起脫水。

冰枕會造成頭部血液循環不良或抽筋,因為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,讓體熱更不容易散失,因此有些病患使用冰枕會感覺身體更不舒服。不少幼兒不喜歡睡冰枕,嬰幼兒表達能力差更不適宜睡冰枕。小嬰兒仍可睡水枕(30c),衣服寬鬆也有退燒作用,唯體溫上升時仍應保暖。

◎退燒藥劑量和使用

常用的退燒藥可分口服退燒藥和肛門退燒栓劑,用藥物的劑量和孩子的年齡、體重、個人體質及藥物過敏有關,可依循醫師處方指示或詢問寶寶的正確用藥劑量和使用方法。
小兒普拿疼是小兒科最常用安全性高的退燒藥,藥效約4小時,退燒效果較溫和,嬰兒可以使用。布洛芬(Ibuprofen)則建議六個月以上的幼兒使 用,藥效約6小時,腸胃不適及藥物過敏的機會稍微多些。台灣常用的肛門退燒栓劑,在國外很少使用,在半夜或寶寶不肯服藥時,使用栓劑退燒較方便些,其缺點 是可能造成肛門疼痛,甚至於引起腹瀉,因此有腹瀉的寶寶盡量不要用,嬰兒也不適宜使用退燒栓劑 .

本文摘錄自《嬰兒與母親》8月號2010,更多內容請見「懷孕、生產、育兒情報站 

小兒發燒 souce from:台北榮民總醫院全球資訊網

為什麼幼兒容易發燒?
一、因為其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,所以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。
二、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較差,防禦陣線薄弱,因此很容易在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的情況下,就直接病毒素侵犯到體溫中樞而高燒起來了。

為什麼會發燒?
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,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.5度至37.5度,所以平均而論,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。
有些非疾病的因素會引起發燒:
一、環境溫度過高:體溫無法外散,所以就升高了,這就是所謂的中暑。
二、劇烈運動時及其後: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。
三、腦部受傷或長瘤: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,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。
四、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:如阿妥平(atropin)及麻醉劑。
因疾病而引起發燒者,則緣於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,會放出一些毒素,而這些毒素就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,使它將攝氏37度誤認為應該是39度或更高才正常,就好比冷氣機的設定被誤調了,因此產生發燒現象。
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疾病很多,如:感冒、扁桃腺發炎、氣管炎、肺炎、腸胃炎、腦炎……等,所以當有以上疾病時,都會伴隨著發燒。此外,癌症或腫瘤也會釋放出某種毒素,而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其設定,因此也會有莫名其妙的發燒狀況出現。
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,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.5度至37.5度,所以平均而論,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。
有些非疾病的因素會引起發燒:
一、環境溫度過高:體溫無法外散,所以就升高了,這就是所謂的中暑。
二、劇烈運動時及其後: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。
三、腦部受傷或長瘤: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,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。
四、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:如阿妥平(atropin)及麻醉劑。
因疾病而引起發燒者,則緣於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,會放出一些毒素,而這些毒素就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,使它將攝氏37度誤認為應該是39度或更高才正常,就好比冷氣機的設定被誤調了,因此產生發燒現象。
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疾病很多,如:感冒、扁桃腺發炎、氣管炎、肺炎、腸胃炎、腦炎……等,所以當有以上疾病時,都會伴隨著發燒。此外,癌症或腫瘤也會釋放出某種毒素,而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其設定,因此也會有莫名其妙的發燒狀況出現。
 
發燒對人體的影響:
發燒並不是只有壞處,事實上,它是利幣兼具,從好處來說,發燒可以:
一、做為一個警號,素示身體有問題了,需要注意或求醫治療。
二、可殺死病毒及細菌:許多疾病的病媒菌只有在正常溫度(37)時才能生存,所以當體溫升高時,可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及細菌的生長,這也是人體防衛的轉機之一。所以古時有所謂的熱療法,就是讓病人浸在熱水或熱沙中,使體溫升高用以治病,其原理在於此。
三、發燒時身體會不適,此時因疲倦所以需要調養休息不致讓身體過度疲勞,以全力對抗內在的菌。
發燒的壞處則包括:
一、體溫突然的升高,會使幼兒調適不當而容易誘發抽筋。
二、發燒使兒體不適、全身痠痛、精神欠佳,不能從事正常活動。
三、發燒促使體內代謝活動增加,體力消耗很大,加上胃口不好,容易急速消瘦。
 
高燒會不會燒寶寶的腦袋?
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,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。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,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。
然發燒不會傷到大腦,那麼為什麼一些原本正常的小孩,在某次的高燒後,就顯得非常不靈光或幾近白癡狀態呢?的確,偶然會有這類的個案發生,但並不是由高燒 造成,而是原本就因腦炎、腦膜炎或高燒引起的抽筋過久導致大腦缺氧......等,所造成的大腦傷害,與高燒本身是兩回事。
氣管炎或肺炎也會發燒,但不會影響到大腦,由此可知,發燒與燒壞腦筋是沒有直接關係的。
 
體溫要高到多少,才應吃退燒藥?
退燒藥的目的在於使高溫減低,而不是完全不燒,另外藥吃多了對身體也有不良作用,所以由此可知只有在必要時才能服用退燒藥,以免濫用造成危險。
一般而言都在體溫達攝氏38.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,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隔四至六小時。當然如果寶寶燒的並不高,譬如每天只燒兩三次,而且只達到38左右,也可以給他服用退燒藥,因為不會有過量的顧忌,但是其退燒的效果就不十分顯著了。
 
發燒時體溫為什麼會忽高忽低?
使是正常的體溫,也不會衡定的一成不變,它是呈波型的高低狀,通常在清晨體溫最低,而下午體溫最高,但都維持在攝氏3638之間。發燒時,體溫一樣 是高低起伏的,這是典型的發燒,體溫調節中樞在此時被設定在39左右,高的時候可達40以上;過一會兒就降到38左右,然後沒多久,又會再升上去。 所以幼兒生病發燒時,父母勿因短暫的燒退而心喜,因為一會兒之後,仍有可能再回升成高溫。
 
什麼時候才會自然退燒?
一般而論,發燒都要持續約三至五天左右,當然也有短期燒個一兩天的,或長的會燒到六七天,甚至兩個星期之久的,這要看病菌的種類及個人的免疫抵抗力而定。病好了以後,體溫調節中樞的設定就又會恢復成原來的攝氏37左右了。
 
為什麼吃了退燒藥之後,過沒多久又燒起來了?
退燒劑是是短暫地把燒降低一點,並不是『止』燒藥。它可以使身體感覺舒適些,是屬於症狀治療,而非真正的治根藥物。
退燒藥最主要的作用在於:
(1)使體表面的血管擴張,血液中的熱可由體表散到空氣中
(2)使汗液增加,流汗亦可幫助退燒
(3)使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溫度暫時地降低
(4)使體內發炎的反應減緩一點,釋放出的毒素也減少一點。經由以上這些作用後,體溫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暫時消退。但是在退燒的藥效消失後,身體又會發燒,這是因為疾病的因素還存在著的緣故。
 
為什麼吃了退燒藥,但燒一點都沒有退?
當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,可能是下面兩個原因:
一、藥效不足:沒有吃足夠或藥的品質有問題。
所以只要確定退燒藥沒有品質上的問題,還是應該必要時服用。
退燒藥千萬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,以加強退燒的效果任何藥物(包括退燒藥)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,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。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,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,但用沒有燒,反而燒得更厲害,因為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,就是讓體溫升高。
 
市面上各種不同型式的退燒藥劑,有何差異?
以用法來分,有下列幾種:
一、 口服劑:因退燒藥的本質成份都是帶苦味的,所以再加工製做成各種不同適於口服的型式:如,糖漿劑是專給幼兒服用的;口嚼劑適合五歲以下的幼童;片劑則專給 已能良好吞嚥的孩童服用。口服的吸收效果不錯,一般在服用半小時後,即開始有退燒的作用產生。口服退燒劑在嚴重嘔吐的病童則不適用,因為會將藥吐出來。
二、栓劑::由肛門給藥,熟睡的幼兒使用此劑最方便,可以不用吵醒他起來吞藥。但對腹瀉的幼兒則不適用,因為栓劑會刺激肛門而使藥劑隨著水便排出。栓劑的平均吸收效果沒有一定,因此劑量不易控制。
三、針劑:可迅速達到退燒效果,但一般並不主張如此快速的退燒,因為對幼兒的身體不見得好,且打針易使寶寶哭叫,又易傳染肝炎........,所以應儘量避免。
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併用,因為劑量不好控制,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。如果要併用的話,請先請教您的醫生。
 
其他的退燒方法:
父母時常碰到的問題是:藥己經按時吃了,但寶寶的燒還是很高,這個時候你可以採取下列幾種方法:
一、全身溫水拭浴: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,用溫水(37左右)毛巾全身上下搓揉,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,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,也會吸收體熱。
注意:千萬勿用冷水或酒精來拭浴,以免在短時間內快降溫,對寶寶不好。且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,寶寶的反應會劇烈,可能會抽搐。同理亦不宜於幼兒使用冰枕,因為幼兒不易轉動身體而易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冷,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,像喝醉了一般。
二、洗熱水澡:理論與前項相同。
三、多喝水:以助發汗。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,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的失水。
 
幼兒發燒可否吹冷氣或電扇以求降溫?
勿直接對著身體吹。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,使體溫慢慢地下降,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。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,則表示需要溫熱,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。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,則表示需要散熱,可以少穿點衣物。
 
發燒與疾病本身有何關連?
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,而不是全部。醫師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,但通常父母只是看到疾病的外表;如發燒、嘔吐、咳嗽......等。醫師治病,首 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,而不是單純的只為退燒而己。所以在某些情況下,醫生會讓症狀(如發燒)持續地表現出來,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。 切記,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,去治療發燒這個症狀,而應遵從醫囑正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,對症下藥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